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蘭嶼的六足寶石─球背象鼻蟲




  
       2013年六月底,首次來到人之島蘭嶼,屬於台灣領土、卻彷彿另一個國度的美麗熱帶島。
        不僅景色、民風、生活步調令我擁有全新的體驗,自然生態更是讓人回味無窮!這邊的生物相比較接近菲律賓,而非台灣本島。其中最具有「異國風情」的生物就是牠們了,球背象鼻蟲!
        球背象鼻蟲(硬象鼻蟲)分類上屬於象鼻蟲科Curculionidae球背象鼻蟲屬Pachyrrhynchus,台灣共有六種,僅分布於蘭嶼及綠島,而蘭嶼可以見到其中的五種。今天就來認識這五位成員吧!


       在介紹牠們的特徵及習性前,一定要先講一下牠們的「歷史地位」!
       日治時期在台灣做長期學術研究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,於昭和二年(1927年)八月,至蘭嶼停留了一個月,採集到了三種球背象鼻蟲,發覺這跟台灣的物種長得完全不一樣,牠們是屬於菲律賓系統的昆蟲!之後,球背象鼻蟲被鹿野忠雄博士用來研究綠島、蘭嶼的動物地理學,並延伸了華萊士線。
       華萊士線(Wallace Line)是什麼呢?華萊士線是生物地理學中,區分東洋區和澳大拉西亞區的分界線。1854年到1862年,英國動物地理學者華萊士(Alfred Russel Wallace)在馬來群島研究島嶼上的動物時,發現:婆羅洲與蘇拉威西島、峇里島和龍目島之間,似乎有一條隱形的界線將兩邊的生物分開;界線以西接近東南亞的生物相,界線以東則接近新幾內亞的生物相。其中一明顯的案例是:峇里島的鳥類與爪哇島幾乎相同,但在距峇里島僅約30公里的龍目島,卻只有50%的鳥類相同。後來T. H. Huxley把華萊士所引的動物分布境界線,稱為華萊士線。
本圖引自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F%AF%E8%90%8A%E5%A3%AB%E7%B7%9A

       華萊士線原本並沒有劃到台灣,但球背象鼻蟲帶給鹿野忠雄在生物地理上的發現,發現綠島、蘭嶼的動物相與台灣大不相同,進而延伸了華萊士線,將台灣本島與綠島、蘭嶼劃分在華萊士線的兩側。也就是說,台灣本島與綠島、蘭嶼,分屬兩個不同的生物帶。奇妙吧,兩個小島明明離台灣這麼近,整體生物相卻比較接近菲律賓!這重大發現的開端,就是球背象鼻蟲!

以上兩段參考資料:

       嗯!球背象鼻蟲如此偉大的歷史地位,是不是值得我們在欣賞圖片及物種介紹前,好好說明一番呢?我會大聲回答「是」,希望各位看完介紹後也認同唷!

        好,照片要出籠了。蘭嶼的五種球背象鼻蟲小圓斑球背象鼻蟲Pachyrrhynchus tobafolius大圓斑球背象鼻蟲Pachyrrhynchus sarcitis條紋球背象鼻蟲Pachyrrhynchus sonani斷紋球背象鼻蟲Pachyrrhynchus yamianus白點球背象鼻蟲Pachyrrhynchus insularis

        球背象鼻蟲們的翅鞘癒合,並沒有飛行能力,僅用爬行來移動。身體非常堅硬,用力捏牠,基本上不會有事(不是叫各位沒事去捏牠唷),這也使牠們在蘭嶼幾乎沒有天敵。五位成員的外表都是以黑色為底,塗鴉在上的花紋則是圓斑或條紋,其中四位是寶石光澤的藍綠色,而白點球背象鼻蟲為白色。
        這五位成員吃的食物不盡相同,加上移動能力不佳,因此活動範圍幾乎就是在食草上或周圍,想找牠們,最好要認得植物唷!

        五位成員中,最常見的是--小圓斑球背象鼻蟲

       主食蘭嶼水絲麻,也喜歡吃血桐。「圓斑」就是牠的特徵。因為數量多,就比較容易看到不同畫面,這次蘭嶼之旅就看到三對以上在交尾。




        再來介紹與小圓斑球背象鼻蟲蠻相似的大圓斑球背象鼻蟲

        顧名思義,牠的體型比小圓斑球背象鼻蟲稍大,但我也有遇到體型相等的個體。乍看之下與小圓斑真的很像,不過大圓斑的前胸背板僅3個圓斑,小圓斑有四個;翅鞘上的圓斑,大圓斑有兩點位於翅縫上,小圓斑則是平均點於翅縫兩側。



       主食菲律賓火筒木,這種植物比起蘭嶼水絲麻少得多,而大圓斑球背象鼻蟲的數量也比小圓斑少很多,本趟蘭嶼之旅看到三隻,皆在同一棵樹上。



       除了圓斑,條紋系列也讓人著迷,條紋系列一號條紋球背象鼻蟲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根據網路資訊,牠的主食為大葉山欖,不過也經常出現在其他植物上,本趟蘭嶼行在兩個地點看到,加總四隻,皆是位於木麻黃上。

       條紋球背象鼻蟲應該是蘭嶼數量第二多的球背象鼻蟲,僅次於小圓斑球背象鼻蟲,但兩者數量上有明顯差距,大概是一個「小圓斑>>>條紋>其他三種」的感覺。







條紋系列二號斷紋球背象鼻蟲

        同樣顧名思義,牠身上的紋路是斷掉的!並不連續。而條紋的粗細也跟條紋球背象鼻蟲有明顯差距,細得多!因此雖同為條紋系列,兩者並不難區別,甚至遠遠看去就能判斷。

       牠的主食是棋盤腳,但本次看到兩隻皆不在棋盤腳上,一隻位於木麻黃上,另外一隻則在步道中央爬行。










最後是顏色與眾不同的白點球背象鼻蟲

        在條紋球背象鼻蟲的那一段介紹,提到球背象鼻蟲的數量是「小圓斑>>>條紋>其他三種」。若把剩下三種排完,那我想應該是長這樣子:小圓斑>>>條紋>斷紋=大圓斑>白點
        主食茄苳的白點球背象鼻蟲,並沒有因為蘭嶼的茄苳不少而數量多,相反地,牠是五種當中數量最稀少的一種。聽了許多前輩的經驗,我決定把牠列入「放棄名單」,不會特別找牠!就在爬完山、累得半死的回程,牠出現了!竟然在路旁一棵柃木屬植物上隨風飄搖,除了興奮,也馬上意識到本次的五種球背象鼻蟲,有三種不是在網路上所說的食草上見到的。

        身為五種球背象鼻蟲中唯一色系不同的成員,白點球背象鼻蟲以白色的小圓斑點綴在烏黑油亮的身體上,較沒有光鮮亮麗的感覺,但極為耐看!加上數量最為稀少,本趟也就看到這麼一隻,讓大家格外珍惜這段緣分。







最後要提一下這隻--擬硬象天牛Doliops similis
       在蘭嶼有機會遇到。牠跟球背象鼻蟲長得很像,不仔細看會搞錯。這是天牛唷!千真萬確,是天牛。很會飛,很會爬,觸角形狀及長度跟象鼻蟲差異頗大,口器也完全不同。
        看仔細囉,別搞錯啦!



        球背象鼻蟲面臨最大的兩個問題是:人類採集以及環境破壞。由於外表太過出眾,經常被人捕捉,做成標本;而蘭嶼近年來觀光客暴增,各種開發、建設亦「毫無章法及規劃」地展開,使球背象鼻蟲面臨生存威脅(不只牠們,所有生物、包括在地居民都受害)
        民國98年,球背象鼻蟲全數成員列入第二級保育類(珍貴稀有),蘭嶼在地的一些學校教育、生態旅遊,亦將球背象鼻蟲納入課程及重要資源,希望全民一同愛護這群台灣見不到、也完全沒有相似種的夥伴!


PS.本文中,左下角或右下角標示Spoonduck簽名檔之照片,為同行者黃鈺翔攝影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